关灯
护眼
字体:

马克思美育思想的特点及其对当代美育的启示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面发展”作为理想目标和价值尺度,美育的意义指向人的自我全部感觉与特性的实现与升华,人的主体力量的全部展开与丰富。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式,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它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方法。他还指出共产主义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他在设想未来社会中的人时,特别强调了个性的丰富性和活动的全面性。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作了这样的描述:“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在这里所描述的理想的人也就是马克思所指的人性的“复归”,他指出复归是真正的人的本质的获得,人的真正解放是“人的一切感觉和特性的解放”。这种解放当然也包含人的审美特性的解放,因为人的审美感觉能力的丰富和发展是构成人的本质的丰富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人的全面彻底解放,就是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是马克思美育要达到的目标。

    四、没有把美育作为改造社会、改造人生的唯一途径

    马克思非常重视美育的精神提升作用,但他没有把美育作为改造社会、改造人生的唯一途径,这也是他的美育思想与其他美育思想的最大区别。他没有像席勒那样把改造社会的希望全都放在美育上面,他始终认为实现社会改造和人的精神重塑的重要手段和根本途径是革命,“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从根本上讲,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仅仅靠包括审美教育在内的教育是不行的,它必须以消灭私有制,克服异化劳动为条件。马克思曾指出:“劳动为富人生产了珍品却为劳动者生产了赤贫。

    劳动为富人创造了宫殿,却为劳动者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却使劳动者成为畸形。”的确,在私有制度下的异化劳动的条件下,人不能在劳动对象中得到确证,人的存在和本质是分裂的,人和人,人和社会,人和自己的类本质是矛盾的。因此,异化劳动是与人的美育理想相对立的。要实现人的真正的本质,必须依赖。于对私有制的扬弃,也就是要使整个私有制社会在实践中受到革命的改造。由此可见,马克思对旧美育观作了革命的改造,使之与社会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

    五、马克思美育思想对当代美育的启示

    从以上对马克思美育思想特征所进行的分析与论述,反思我们当前的美育工作,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1.马克思美育思想强调美育与实践的统一,这正是当代美育工作所必须坚持的原则。以往的美育多以理论研究为主,并没有真正贯彻到中小学的教育中去。主要表现为许多学校仍围绕着高考指挥棒进行应试教育,课堂教学以填鸭式为主,近几年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大众不断呼吁进行素质教育,美育才开始和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但其联系仍不够密切,还有待于进一步地深化与开展。

    2.马克思美育思想注重寓教于乐的统一,这对我们思考怎样进行美育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思路。马克思认为,作为渗透于艺术审美中的教育应该摒弃面目可憎的说教式的方法。这就不但要求教学内容要生动活泼,教学方法要形象有趣,还要求教育双方的位置要平等。我国的教育制度长期是把教师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俨然以尊者的面目凌驾于受教育者的头上。这样一来,虽然教育者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但也形成了教育双方心理上的疏离和对立,必将影响教育效果。所以当代的美育工作者除了要改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之外,还应注意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

    3.马克思美育思想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这也是我们当代美育的最终目标。我们应该看到,近一时期围绕高考指挥棒的应试教育对一代人的片面模塑,其负面影响也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由应试教育培养起来的这一代人,或许在智力上有其相对发达的一而,然而从总体上看,其道德素质下滑,人性情趣的萎顿,乃是不争的事实。这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宗旨是相违背的。事实证明,德育之花没有美育的滋润便会逐渐桔萎,而智育缺了美育的辅助也会走向畸形,所以我们的美育工作者应该更好地把美育与智育、德育结合起来,培养真正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