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33章 休息,还是南巡?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nbsp;1992年元旦,叶广开到南海过节,10点半,岭南省委书记谢陆河亲自打来电话,说了一句只有叶广开听得懂的话:“我们盼望已久的老人家要来了,请你马上回来。”叶广开知道,爷老头子要来了。他跟陪同的南海市委书记、市长辞别。

    南海市长问:“叶秘,有什么急事这么赶的?吃了中午饭再走也不迟嘛!”叶广开抱歉地说:“我现在真的不能告诉你们有什么急事。也许很快可以告诉你们,也许永远不能告诉你们。”

    驱车赶回穗仙,叶广开看到了中央办公厅给岭南省委的电报,只有两行字:南巡同志要到南方休息,请做好安全接待工作。

    凭着敏锐的政治直觉,他预感到又一次历史性的事件即将在他们身边发生,老人家到岭南绝不只是来休息的,也不完全是为了看看南方改革开放的成就。他叶广开可能会成为这一历史的见证人。

    先遣组的3人都是中办的工作人员,叶广开与他们都很熟,一个是郑办(郑南巡同志办公室)的张忠贵,副军级;一个是老赵,正师级;还有一个是正团。

    寒暄过后,张忠贵说:“南巡同志这次来是休息的。既要让老人家看看岭南改革开放的新成就,又要考虑他已是87岁高龄的老人,不要过于劳累。”

    中办提出的巡视方案是鹏城——浪都——鹏城——东海。叶广开则建议,在确保安全和考虑老人家健康的情况下,一定要让老人家多看看,让他坐下来多谈谈。不能视察完浪都,就坐船回鹏城,一定要看看珠江三角洲,因为珠江三角洲变化也很大。

    张忠贵问那些路怎么走?叶广开说:“你们也有8年没来了,最好也一起去看一看。”

    叶广开陪着中办的三位同志一起沿着爷老头子准备视察的路线先走了一圈,公路是直的,鱼塘是圆的,桥是圆弧的,珠江三角洲是一个动感的世界,更是一个神奇的舞台。一座座厂房不分季节地从田野里、山坡上冒出来;一架架跨江跨海跨河的公路大桥像一道道彩虹凝固在半空;一栋栋墨绿、豆青、雪白颜色的小楼点缀着黄绿相间的田野。这里不仅生产打向世界市场的名牌产品,还生产几乎覆盖了大半个华夏的家电、轻纺、电子、陶瓷等商品。

    先遣组和岭南省办公厅共花了7天时间,沿着预定路线进行实地安排和检查。最后,确定的巡视路线方案,即鹏城——浪都——珠江三角洲——穗仙——东海,和其它方案一起上报。最后,郑南巡同志办公室主任林瑞旺同志采用了这个路线方案。

    按照惯例,中央领导在国内视察工作,都要由新华社国内部记者随行采访报道,但此次的专列上没有一个新闻记者,只有三个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的摄影师。这是一次名符其实的休息。

    岭南省委书记谢陆河同志的秘书陈国华,按照谢陆河同志的要求,负责南巡同志谈话的录音、整理工作。陈国华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次的录音整理工作,几个月后成为华夏的一件大事。因为当时,京城方面有指示,爷老头子此次到南方是来休息的,不作指示,不讲话,不听汇报,不题词,也不见报。爷老头子已经退休了,不再担任党内、国家和军队的任何职务,只是一名退休老人,只是华夏共产党的一名党员。

    如果仅仅从爷老头子已经退休和党内不成文的惯例来看,可以理解“不作指示,不讲话,不听汇报,不题词,不见报”的意思,那也是顺理成章的。爷老头子退休是这样,没退休前也是这样。从爷老头子以往外出的一贯作风和行事特点看,他是个低调,务实,不事张扬,讲究效率,不尚空谈的人。

    专列沿着京穗线向鹏城方向驰去,向温暖、湿润的南方有节奏地驰去。离开京城时,中央气象台的气象播报是:降温比较明显,白天最高气温都在0℃以下。雪降落到地面后不会融化,风力将加大到三至五级。三五天内降雪,雪后会有一场大风。市民出行要注意保暖,保温。

    郑老不关心这一天两天的京城气温,他习惯性地拿起一枝笔,又放下。郑老以前是抽烟的,烟瘾很大,后来医生不许,于是在1989年开始戒烟,而且很成功,至于拿笔的动作,这是戒烟后的一种习惯行为。

    夜幕已经挂起,车窗外的枯树、原野、河流和田间小路上的人影、手扶拖拉机、牛、驴,还有村落里升起的炊烟,都快变成一种色调:青黛色。模糊有模糊的作用,细节看不清的时候,省眼神。郑老这么多年是在用脑看、用脑记。他不需费太多的眼神。

    眼神,还是用在南方吧。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