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三章 泛黄旧报纸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难道,叶欣眉想进军娱乐圈,张志亮在砸钱为她量身定制新歌?

    依着叶欣眉的自身条件,再加上张志亮天马行空的任性劲儿,这倒不无可能。

    不过,艺术审美这玩意儿,本来就因人而异,哪怕同一个主题,每个人的理解不同,谱出来的曲子,自然也就不同,这很正常,张志亮又为什么要说“奇怪”呢?

    作为资深宅男,家里蹲时,自然少不了音乐相伴。

    所以,我虽不追星,但对现代一些知名音乐人,甚至包括他们的幕后团队,都不算陌生。

    可是,我翻遍了张志亮所记的那些人,也没发现一个熟面孔,好像那些人,压根儿就没在音乐圈露过脸,籍籍无名到宅男都不认识的地步。

    哪怕他们只是幕后的词曲作者,依着我资深宅男的八卦见识,也不该一无所知。

    除非,他们根本不是流行乐坛的人,而是些一门心思搞学问的老学究,譬如那些音乐学院的老师,专门搞音乐理论研究,对名利二字毫不萦怀,所以才默默无闻。

    可是,这样一些不问世事的人,他们只晓得死守理论节操,怎么可能了解流行乐坛,怎么可能作出符合大众审美的流行音乐呢?

    让他们为叶欣眉量身定制新歌,岂不像让鲁迅来辅导网络写手一样?

    根本就南辕北辙。

    以当代流行乐坛和网络文坛的浮躁,根本容不得一丁点传统的音乐和文学理论。

    流行乐坛和网络文坛一样,向来只为恶俗者歌,为无聊者文,与艺术完全不搭界好吗?

    你让一群象牙塔里的老学究,用最纯粹的艺术审美和理论精髓,来迎合恶俗无聊者的口味?

    搞笑嘛。

    流行乐坛,向来只欢迎靡靡之音。

    网络文坛,也向来只是文盲和小白的乐园。

    流行音乐和网络文学,本来就是小学生的盛宴嘛。

    我暗自腹诽着张志亮的不着边际,信手将那本笔记丢到一边,翻开了身边一本音乐杂志。

    那是本名为《音乐探索》的音乐学术理论期刊,只看了眼目录,我就觉得头昏脑胀、眼冒金星,险些没当场晕过去。

    尼玛,那也太专业了,满眼都是拗口的学术名词,这是要捏死小白的节奏吗?

    但我觉得,张志亮将这些音乐理论期刊,郑而重之地锁在抽屉里,绝对不会没有原因。

    那些杂志里,肯定有某些隐藏的线索,可以让我解开一切诡事疑团,远离“诅咒”,远离阴谋,远离危险。

    所以,尽管我只看了一眼就头昏眼花,可最终还是耐着性子,把杂志目录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结果还是全无发现,没从上面找到任何一篇,与灵异事件有关的文章。

    我将那本《音乐探索》丢到一旁,又信手拈起另一本名为《音乐传播》的杂志,仔细翻看了一遍目录,感觉还是漫天耍浆糊,不得要领、全无头绪。

    剩下的那些音乐杂志,有《中国音乐》,有《当代音乐》,有《音乐生活》,还有几本,甚至是音乐学院的内部刊物,根本不对社会公开发行,居然也被张志亮那厮给搜罗了来,郑而重之地锁在抽屉里。

    这事,还真他妹够吊诡。

    我承认自个儿智商有限,实在不是个解谜的料,只好暂时把笔记和杂志放到一旁,又拿起张旧报纸来看。

    那些报纸的年代有远有近、各不相同。

    最古老的一张,居然发行于1919年8月10日。

    那时,“五四运动”刚过去没几个月,中国正处于风起云涌的军阀混战大革命时期,报纸刊载的报道,也大多与此有关,不是哪所学校罢课惹来官员道歉,就是哪间工厂罢工引发军警镇压,要么是某系军阀“众志成城、英勇作战,取得节节胜利”,要么是“总统身体染恙,国事会议押后一日”,诸如此类,看得我同样云山雾罩、莫名其妙。

    年代最近的一张,则发行于2013年8月21日。

    那时,中国沐浴在改革开放春风里已有三十多年,天朝子民正热火朝天地往和谐社会里奔,高歌猛进、干劲十足、扫黄打非、惩贪反腐。

    盛世之下,粉饰太平、歌功颂德自不可少,报纸刊载的相关报道,则大多与此有关,无非睁眼说瞎话、信口吹牛逼,连篇累牍,基本都是政客骗子绘蓝图、统计发改放卫星,偶尔也穿插些明星八卦、社会闲事和坑爹广告,总之,在我看来全是扯淡,根本就看不出任何头绪。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